暨南经院名师系列 | 何凌云:执着追梦,成就凌云之志

发布者:余璐尧发布时间:2022-04-29浏览次数:1670

何凌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现任88858cc永利官网教授、博导;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多家国际学术期刊学术主编、副主编、编委; 兼任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兼职/客座教授(研究员)、兼职博导、特聘专家。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能源经济和环境政策, 计算经济学, 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科学等。

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发改委专项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近年来在 Energy Economics,《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顶尖或权威学术期刊,以及 Springer 、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出版社发表/接受了110 余篇中英文学术论著(章节)

 

跨领域求学:在摸索中寻找心中的明灯

说起何凌云老师,又是一个跨领域的学神!

何老师,于1997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于200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计算中心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于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从文学、到工学、再到管理学,跨度之大,可见博学之深,又可知其中的艰辛与所付出的努力!但很多时候,华丽蜕变少不了汗水的积累,靠的是扎实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

1997年,何老师从南昌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充分的语言学习让何老师顺利成为一名翻译工作者。通过对莎士比亚、雪莱、狄更斯等大家著作的阅读,何老师深刻了解英语语言、文学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英语国家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知识。当翻译内容涉及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工科知识和理论时,何老师又自学了大学数学,计算机课程,编程、算法、操作系统、软件、网络、系统工程等相关内容。枯燥难懂的工科知识不仅没有让何老师退缩,反而在艰苦的学习中感受到了计算机和算法的魅力。为了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何老师毅然决然辞掉了政府部门稳定的翻译工作,转而攻读计算机硕士。

2000年,何老师顺利考入南昌大学计算中心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遗传算法的理论与应用。硕士阶段,何老师绝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理论学习和计算机中复杂代码的运行,而是尽可能地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所学、所思所想。学习,实践,再学习……何老师发现,复杂的算法就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如果孤立的看待复杂经济系统的某个现象,也将导致对问题本质的偏离。对所学知识的现实思考引发了何老师对新领域的探索。在完成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习之后,何老师又转向社会科学领域,开启了对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复杂系统及复杂性问题的探索。2004年,何老师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研究,研究的领域是典型的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石油市场,研究的切入点是石油价格动力学问题。

跨领域的求学,何老师并没有蹉跎任何时光,而是越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从何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追寻理想永远不会晚的现实例子,也看到了作为一名学者为了追寻理想孜孜不倦的韧劲与努力!

 

科研初衷:所有的研究要把百姓福利放在首位

何老师经常告诫我们,所有的研究要把百姓福利放在首位,要发挥经济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对相关政策与经济现象进行理性与专业的分析。

经世济民是经济的本质,也是何老师致力于经济学的初心,这四个字可以深刻的体现在何老师的学术研究中。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大家都关注与节能减排,以及一系列具体的环境目标时,何老师则以居民福利为出发点,关注污染气体排放对居民健康福利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

在何老师看来,环境与经济,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二者需要统一谋划、统一推进、统一实施,不可偏废。当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更多老百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时,发展经济,毋庸置疑。但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同时会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兼顾能源约束、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是何老师的研究旨趣所在,也是何老师要求我们在研究中必须要考虑的方面。

 

课堂教学:压实基础知识的“粉丝收割机”

刚选了何老师课的时候,就听到有同学说只要上过何老师课的人都会被圈粉。第一节课,初入教室就发现何老师已早早到了,并且已经调试好所有的上课设备。开始上课时,何老师打开课件的一瞬间,我们头脑之中满是问号,这些都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随便一本经济学课本中都有,有什么意思。等到何老师开始条理清晰讲课的时候,才发现原本自以为了解的基础知识,其实真正理解吸收的只是皮毛。资源稀缺性,污染外部性,政策成本收益分析……所以课本上的东西都像是被老师赋予了新的生命,能够有理有据的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何老师的课堂,任何你觉得基础不过的知识都能被老师拿出鲜活的例子予以支撑,通过逻辑严密,层层推进的讲解,让我们深刻反思自己在之前的学习中确实忽视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存在。2020年上半学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学期,面对疫情,学校不得不选择线上授课。选何老师课的学生专业知识背景不一,何老师一方面需要适应新的上课形式,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与环境规制前沿是新设课程,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何老师兼顾所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同学,从不同角度入手,开始了我们新课程的讲解。课堂之中,何老师以贸易和环境基本知识构建我们的学习框架,从贸易如何影响环境,环境又将对贸易产生何种影响等多个角度拓宽我们的视野,中间穿插案例与前沿文献讨论,让我们对知识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

何老师精心设计的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让熟悉该领域的同学能够更加全面的把握基础知识,以更加清晰的逻辑看待问题;对于并非国贸或者环境知识背景的同学,则是一门很好的入门课,学习起来毫无压力。每周四上午成为与何老师固定的学习沟通时间,学校时间表1140下课,然而每每到12点我们仍不愿离线。

何老师总是将自己在特定领域的思考融入到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从课本到实践授课中的升华,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眼中,何老师被亲切的称为粉丝收割机

 

培养学生:是良师亦是益友的“心灵捕手”

师门对何老师的评价则是心灵捕手。初入师门,当我们在选题与方向迷茫之时,何老师不仅会让师兄师姐帮助我们推荐各种优秀文献,耐心的告诉我们这些问题他们曾经也都遇到过,同时自己也会专门挤出时间一对一帮我们解惑。

学术上的耐心指导之外,何老师还会以线上讨论班的形式,定期组织师门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学习进程。何老师说这样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学术习惯,同时也能加深与老师、同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班给我们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不管是什么专业,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讨论班上,何老师总是能一针见血地发现我们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称何老师为心灵捕手的原因。

作为良师会细心指导学术,同时作为益友给予我们探索自己感兴趣方向最大的自由。何老师对于我们的选题方向不会做要求,他总希望我们能做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可能有些人会担心,这样何老师会不会指导我们就有些捉襟见肘——不存在。何老师涉猎范围非常广,即使是陌生的领域也能迅速推荐给我们最前沿的文献,最详细的指导。既认真负责又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我们自由,何老师是良师亦是益友,是我们最接地气的心灵捕手

 

畅谈未来

工作中的何老师一丝不苟,与我们相处之中更是承担多重角色——是严师,是益友,是我们敬重的长辈,关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

生活中的何老师读诗,欣赏动画,观看体育赛事,自己编织美丽的故事满足宝宝的求知欲。

谈及教学和科研的压力,何老师更愿意用兴趣来解释,科研面临的问题,都是尚未解决的、人类的未知领域。而这些问题,又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想想都非常兴奋。基于兴趣,研究就是一种人生的自我满足,它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换了那么多单位和专业,就想找到这样的一种事业,过这样的一种人生。当工作成为人生理想的一部分、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你热爱的事业时,工作的本身就成为享受。

谈起未来的规划,何老师显得很随性:就这样干下去,保持住这种热爱就好”“没有强制性规划,只是把科研当作人生的一部分。何老师希望能把科研事业带来的美好感觉一直保持到人生的尽头。